掃描下方二維碼

歷史
商朝期間(公元前十六到十一世紀),浙江并不在中國早期文明的影響范圍中。那里的主要人口是越人,例如東越和甌越。從春秋時期開始,在中國北方文明的強大影響下浙江北部出現了一個統一的越國,并在國王勾踐的統治下國力達到了一個巔峰,于公元前472年擊潰了北方的吳國,成為當時的霸主之一。公元前333年,西方的楚國統治了越國;而后隨著秦國陸續將其它國家消滅,越國也于公元前221年歸于其統治之下,秦國從而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帝國。
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和漢朝(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時期,浙江雖然處于中國邊界地區,但還是在統一的帝國的控制之下,而浙江南部只是名義上受帝國節制,實際上仍然是由越人以其獨有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所控制的。漢朝末期,軍閥嚴白虎和王朗將浙江作為其根據地,后來他們被孫策和孫權擊敗,最終孫策和孫權建立了三國時期的吳國(公元222年到280年)。
從公元4世紀開始,北方游牧民族開始了對中國的入侵,他們占據了華北,建立了十六個王國和北朝。因此,大量來自北方的難民涌入了華南,他們建立了東晉王朝和南朝;這加速了華南的中國化過程,浙江就出在這一范圍中。
隨后隋朝再次統一了中國,開通了京杭大運河,將杭州與華北平原連接起來,為杭州與中國文明的中心建立了一條至關重要的紐帶。唐朝(公元618年到907年)是中國的鼎盛時期。唐朝時期,浙江隸屬于江南東道,并初步展現出繁榮的景象。之后隨著唐朝的分裂,浙江成為了吳越國的主要勢力范圍。
大約在公元960年,北宋王朝重新統一了中國。宋朝時期華南的繁華程度逐漸超過了北方。1127年北方被金國人占領之后,浙江開始了它的全盛時期:現在浙江的省會杭州市成為在漢族人統治下控制著華南的南宋王朝的首都。在那個時候杭州以其繁華和美麗聞名于世,應該可以算得上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3]即使在今天看來,浙江北部和相鄰的江蘇南部還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文化中奢華和富裕的代名詞。蒙古人征服了整個中國,終結了南宋的統治,于公元1279年建立了元朝,但是卻沒有影響到杭州的繁華;馬可波羅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把這里稱作“Kinsay”,意思是“世界上最美妙高貴的城市”。
南宋和元朝時期,浙江省,特別是龍泉地區,以其出產的一種獨特的青花(陶胚)瓷而聞名于世。南宋龍泉青瓷的特征就是在一件造型優雅、未經裝飾的淡灰色瓷器上面覆蓋厚厚的一層獨特的藍綠色釉彩。元代的龍泉青瓷釉要薄一些、偏綠色,陶體更大,上面有一定的裝飾,形狀來源于中東的一些瓷器和金屬器皿。元代大批量生產的青瓷從中國出口到南亞、中東,到了明朝,瓷器甚至出口到了歐洲。明朝的瓷器質量上有所下降,在這期間龍泉的窯爐逐漸關閉,最后鄰省江西的景德鎮窯爐因為出產的瓷器更受人喜愛而徹底取代了龍泉青瓷。
人們在浙江省還發現了明代的三角耬。現在它被存放在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博物館中。
公元1368年明朝統治者打敗了蒙古人,首次建立了浙江省,后來浙江省的行政區界限基本沒有發生變化。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浙江省成為了溝通國家經濟中心――上海和富庶的華南的一座重要橋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空襲東京的大多數美國B-25飛行員在中國降落,最后在中國人民和軍人的幫助下安全的活了下來。但是為了幫助這些飛行員,中國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發動了浙江――嘉興戰役,恐嚇中國人民幫助他們抓獲美國飛行員。為了尋找參加空襲東京的美國飛行員日本軍隊屠殺了大約25萬無辜平民。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中國大陸的控制權,但是直到1955年浙江沿海的大陳島仍舊在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的控制之下,他們甚至還在島上建立了一個浙江省政府與大陸競爭,情況與今天的福建省相類似。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浙江動蕩不安,經濟停滯不前,文革高潮期間(1966-1969年)尤甚。而一個以損失工業和經濟作物為代價、鼓勵生產糧食的政策更使這些問題不斷惡化。毛澤東的自力更生政策以及對沿海貿易的縮減,切斷了寧波和溫州這樣沿海城市的生命線。而當毛澤東大力投資建設中國內陸鐵路的時候,浙江南部卻沒有建造任何主要鐵路,孱弱的交通狀況沒有任何改觀。
因為缺少自然資源,所處地理位置容易受到海水泛濫的威脅,在國民平均生產總值中起基礎作用的浙江并沒有被中央政府所重視。但是長久以來浙江已經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中心,領導了國家經濟市場化以及私營經濟的發展。浙江東北部屬于長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地勢平坦,十分發達,工業密集,是浙江文明的發源地。[7]浙江南部是山區,不適宜耕種,長久以來都是貧困欠發達地區。但是鄧小平提出的經濟改革給這個地區帶了全國其它地區所不能比擬的重大機遇。艱苦的努力,踏實肯干的精神,低勞動力成本以及對全球市場的關注,使得浙江南部(尤其是溫州和義烏這樣的城市)變成了中國出口市場的中心。這些城市與傳統意義上浙江北部繁華地帶一起使浙江超越了其它很多省份,成為中國較富裕的省份之一。
雖然商業與傳統儒家理念相悖,但是浙江的知識分子們,例如永嘉學派的葉適,為商業的發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近年來,活躍的商業活動和企業精神已經成了浙江的代名詞。
藝術
浙江省位于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簡稱“浙”或“越”,省會為杭州市。因其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的江流曲折而稱其為“浙江”,故此省也因此而得名。浙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五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出現了原始人類“建德人”繁衍生息的痕跡。浙江地區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之前一直作為越人的聚居地,并作為越國的本部,后又曾被吳國占領,因此被稱為“吳越之地”,其文化主體也是由“吳越文化”所構成,屬于非常典型的“中國東南文化區”。浙江省有著燦爛的文化,并且人文薈萃,教育科技發達以及名勝古跡眾多,因此一直都有著“文物之邦”和“旅游之地”的美譽。
【傳統戲劇】
浙江省的南戲是在中國北宋末期至元末明初,這二百余年間在中國南方最早發祥的戲曲劇種,是中國戲劇中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南戲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時期的不同,曾出現過多種異名,在南方稱為戲文,又叫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以及南曲戲文等。南曲作為其音樂形式,更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戲曲聲腔系統,是其之后如海鹽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陽腔等很多聲腔劇種興起以及發展的基礎,促進了中國明清時期以后所興起的多種地方戲的繁榮,因此其在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越劇起源于浙江省紹興地區嵊縣一帶,并在浙江、上海、江蘇等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是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成型于清朝末年,是在曲藝“落地唱書”的基礎上又融合了余姚灘簧等曲種的劇目、曲調以及表演藝術發展而來,那時叫做“小歌班”或是“的篤班”。越劇于1916年進入上海,當時叫“紹興文戲”,1930年以后,其又發展成為全部由女演員演出的“女子紹興文戲”,在1938年時正式命名為越劇。
【飲食文化】
浙江菜是我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簡稱浙菜,由于這里水秀山清,并且物產豐富佳肴美,因而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浙菜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導法方宜論》中記載:“東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漁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鹽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文化,后經過古越先民們的發揚積累,在漢唐時代逐漸發展成熟,又經過宋元時期的鼎盛以及明清時期的改進,形成了浙江菜的基本風格。浙菜中有很多菜肴都有著美麗的傳說,充滿濃郁的文化色彩是浙江菜的一大特色。浙菜主要包括杭州、寧波、紹興以及溫州等四個主要流派,均有著各自濃厚的地方特色,但卻具有“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細”等四個共同的特點。
【傳統文學】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經過1600多年發展,梁祝已經從最初的民間愛情傳說逐漸演變出各類文藝形式,形成了國內外聞名遐邇的梁祝文化。可以這樣說,梁祝傳說遍布世界上任何一個有華人的地方。杭州是梁祝傳說最重要的發源地,而其中萬松書院就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共讀同窗得地方。白蛇傳同樣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成型于南宋時期的杭州,后來流傳于全國,并且傳揚到日本、朝鮮等多個國家。白蛇傳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價值,并具有歷史學、民俗學以及藝術學價值,白素貞與法海等人物形象成為了組成中國藝術長廊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傳與西湖、斷橋以及雷峰塔密不可分都有著密不可分的故事關系,這些都使得杭州充滿了更為豐厚的文化底蘊。
【傳統藝術】
龍泉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早在西晉時期這里就出現了燒制青瓷的瓷窯,在宋元時期達到最鼎盛的時期,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龍泉窯系,其作為中國宋代最大的瓷業中心,有著數百年輝煌的歷史。在有關宋元時代的史料中這樣記載:“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只來往如織。”在中國的陶瓷史上,龍泉窯是其中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以及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名窯。龍泉青瓷產品主要包括兩種:其中一種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稱為“弟窯”或是“龍泉窯”,而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被稱為“哥窯”。為了發揚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已于2009年9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傳統技藝】
蠶桑絲織作為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文化標識,歷經了五千年的發展史,其對中國歷史有著非常重大的貢獻,并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對世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浙江省杭州市作為中國著名的“絲綢之府”,“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重要的代表性項目,正式成為中國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從事栽桑、養蠶、繅絲以及織綢的國家,中國的絲綢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中國的蠶桑絲織主要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以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的生產習俗。
環境
浙江地處亞熱帶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受北方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以晴冷干燥天氣為主,低溫少雨;夏季受太平洋負熱帶高壓控制,以東南風為主,高溫濕熱。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浙江一年中四月開始氣候回暖,到五月上旬梅雨期前為止,春季的江南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派迷人風光;九月酷熱退去,十月秋高氣爽,正值桂花盛開,且羊肉、大閘蟹、海鮮等季節美食紛紛上市,中秋后是觀海寧潮的最佳時節,也是旅游的好時光。
民族
主要少數民族有畬族,聚居于浙東南的麗水市。
1 杭州
地理氣候 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
0
0
2 浙江
歷史 商朝期間(公元前十六到十一世紀),浙江并不在中國早期文明的影響范圍中。那里的主要人口是越人,...
0
0
3 湖州
地理 湖州市位于東經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緯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間,東西長度126公里,南北...
0
0
4 烏鎮
烏鎮是國家AAAAA級景區,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地處浙江省嘉興市(地級市)...
0
0
5 紹興
歷史 紹興的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至今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如此之久...
0
0
6 金華
山水之城金華,以極富特色的自然風光聞名,漫長的歷史又賦予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
0
0
7 西湖
最佳旅游時間 2月時節霧蒙蒙,霧西湖景色卓然,宛若瑤池仙境;4月時間雨紛紛,雨西湖似真似幻,風姿獨特...
0
0
8 千島湖
歷史 淳安,素以“錦山秀水”、“文獻名邦”著稱,尤其隋唐以來,逐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新安文化。原...
0
0
9 嘉興
嘉興市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
0
0
10 臺州
歷史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立回浦鄉,漢朝(公元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時期(公元257年)置臨海郡,...
0
0
11 寧波
歷史 據考古學發現,寧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屬于“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的一部分。...
0
0
12 溫州
歷史 【東甌王國】 約五千年前,古越人的一支在甌江和飛云江中下游的丘陵地帶面朝大海定居下...
0
0
13 長興仙山
浙北佛教名山,位于長興縣仙山鄉,有大小寺院10多座。仙山湖景區位于長興縣泗安鎮,面積約20km2,包含仙...
0
0
14 衢州
歷史 衢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轄區內柯城區、衢江區、龍游、江山、常山、開化等地出土的石...
0
0
15 舟山
歷史 舟山群島在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居住著河姆渡人。在春秋時期,舟山被稱作涌東(因其地理位...
0
0
16 麗水
歷史 麗水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處州,...
0
0
17 雁蕩山觀音洞
觀音洞,自唐以來就一直游人如云,始建于1106年。觀音洞原名靈峰洞,后改羅漢洞,再改觀音洞。山門的觀...
0
0
18 半屏山
半屏山位于溫州甌江口外的洞頭縣。半屏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島嶼,猶如屏障橫斷大海,威鎮巨瀾,怒截狂濤...
0
0
19 天臺山
全國名為天臺山的有多處,但以“佛宗道源,山水靈秀”著稱的卻非浙江天臺山莫屬,《徐霞客游記》篇首就...
0
0
20 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是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率先捐資創立,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校名,1996年,原寧波大學、寧...
0
0
21 小普陀
浙江寧波的小普陀,又名霞嶼,位于煙波浩淼的東錢湖中心,是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的主要景區之一,具有深厚...
0
0
22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影視拍攝基地位于“東方好萊塢”——橫店影視城。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影視拍攝于一體,生...
0
0
23 義烏
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縣級市,省轄縣。古稱“烏傷”,通行吳語。義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0
0
24 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紀念館是以名人文化為主,是大眾的藝術殿堂。豐子愷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豐子愷故居“緣緣堂”和...
0
0
25 西塘
環境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
0
0
26 千島湖石林
千島湖石林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大石林之一。其面積之廣,規模之大,景觀之奇在華東地區堪稱一...
0
0
27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橫跨錢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龍山東麓,南岸在濱江區浦沿街道聯莊...
0
0
28 雷峰塔
門票描述 1、成人及1.5米以上兒童,每位人民幣40元。2、1.2米—1.5米兒童門票價格減半,每位人民幣20元...
0
0
29 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部海域,隸屬浙江省舟山市,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