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掃描下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訪問
歐洲桅桿是英文“Euromast”的直接譯名。這個名字意蘊豐富:用Euro是因為鹿特丹位于歐洲的心臟區(qū)域,被譽為“歐洲門戶”;用Mast是因為歐洲許多臨海國家的文字里都有“桅桿”這個詞,不僅荷蘭人認(rèn)識,而且英國人、法國人甚至日本人都認(rèn)識它。桅桿起帶動航船乘風(fēng)破浪的作用,而且也有人就把鹿特丹稱為“歐洲的桅桿”。
歐洲桅桿是在鹿特丹舉辦花卉博覽會之際建造的。貝婭特麗克絲女王光臨了1960年隆重的揭幕儀式。他是第一位在貴賓簿里簽名的貴賓。初建時,“歐洲桅桿”高度是112米,塔身只有101米高。這個高度足以讓它在馬斯河岸的鹿特丹高高聳立。但是,它被后來到處新建的高樓超過。1970年添加了一個“太空塔”,使總高度達到了185米,直至今日仍是荷蘭最高的地標(biāo)建筑之一。“桅桿”內(nèi)部直徑9米,墻厚30厘米,全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整個建筑坐落在一塊由131根水泥柱子支撐的、重1900噸的鋼筋混凝土板塊上,使重心處于地表之下,確保了建筑的穩(wěn)定。這座外表看來比電視轉(zhuǎn)播塔還要苗條的瘦高尖塔建筑,遇到強風(fēng)的時候還會左右搖動。11級風(fēng)時,塔頂來回?fù)u擺可達到1米,但決無倒塌之憂,倒會給身處塔內(nèi)的游客帶來少有的刺激。
活動:【餐廳、觀景電梯、高空速降、豪華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