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玉樹,古為西羌地。隋朝前后為蘇毗和多彌二國。唐時為吐蕃的孫波如。元朝歸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轄,明末清初蒙古和碩特部入青海,控制玉樹藏族各部頭人,贈爵為諸臺吉。清朝受青海辦事大臣直接管轄。民國時期設置玉樹、囊謙、稱多3縣,縣之下千百戶制度因襲如故。 瑪尼文化是指以玉樹地區(qū)的瑪尼石城和文成公主進藏遺留的傳說、建筑及習俗集結(jié)而成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信佛藏民在一塊塊白石頭上刻寫《六字真言經(jīng)》和《大藏經(jīng)》,還有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并飾以五彩,成為瑪尼石刻。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玉樹地區(qū)就有了漢、藏、梵三種文字的石刻,這些六字真言最早的石刻,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環(huán)境 高寒......詳細介紹>>
歷史
玉樹,古為西羌地。隋朝前后為蘇毗和多彌二國。唐時為吐蕃的孫波如。元朝歸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轄,明末清初蒙古和碩特部入青海,控制玉樹藏族各部頭人,贈爵為諸臺吉。清朝受青海辦事大臣直接管轄。民國時期設置玉樹、囊謙、稱多3縣,縣之下千百戶制度因襲如故。
瑪尼文化是指以玉樹地區(qū)的瑪尼石城和文成公主進藏遺留的傳說、建筑及習俗集結(jié)而成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信佛藏民在一塊塊白石頭上刻寫《六字真言經(jīng)》和《大藏經(jīng)》,還有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并飾以五彩,成為瑪尼石刻。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玉樹地區(qū)就有了漢、藏、梵三種文字的石刻,這些六字真言最早的石刻,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環(huán)境
高寒是該州氣候的基本特點。全州氣候只有冷暖之別,無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個月,全年暖季4─5個月,沒有絕對無霜期,氣候寒冷而干濕不均,年平均氣溫-0.8℃,年最低氣溫-42℃,最高氣溫28℃,年平均降水量463.7毫米,空氣含氧量要比海平面空氣含氧量低1/3─1/2。災害性天氣多,大雪、早霜、低溫、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嚴重制約著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全州年日照時數(shù)在2,467.7小時─2,789.1小時之間,年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在623.5千焦耳─674.7千焦耳之間,均大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