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秦隸屬九江郡余干縣。唐永泰元年置貴溪縣轄鷹潭,稱鷹潭坊。唐以來屬貴溪縣地。明萬歷年間曾設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鷹潭巡檢司,同治三年(1864年)設鷹潭鎮(一說為同治四年),屬貴溪縣。
1949年5月7日在鷹潭鎮成立貴溪督察專員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銷。
1957年1月升為縣級鷹潭鎮。
1958年復為貴溪縣轄鎮。1960年7月再次升為上饒專區直轄縣級鎮。
1979年3月改鎮為縣級鷹潭市,屬上饒地區。
1983年7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改為省轄市,原縣級鷹潭市境置月湖區,上饒地區貴溪、余江2縣來屬。
1996年貴溪撤縣設市。
2003年底,總人口10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2萬人。2004年底,總人口10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3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鷹潭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9個街道、20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
藝術
鷹潭以駐地舊名鷹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龍頭山,南接市區,北臨信江。傳說園中的龍頭山上有許多大樟樹,而山麓下有一個深潭,許多老鷹經常在這一帶盤旋飛舞。樹影婆娑,潭水清幽,“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成為一道絕美風景,眾口相傳,鷹潭由此得名。
環境
全市年均氣溫18℃,相對濕度76%。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東北風。年降水量約1750毫米,最大日降水量達214.4毫米。無霜期262天。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
鷹潭市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日照充裕、無霜期長的特點。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氣多變;汛期常有暴雨,有時釀成水災;盛夏酷熱;秋季天高氣爽;往往有伏、秋旱發生;冬季較溫暖、霜雪較少。按氣候標準分季,則冬夏長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氣溫18.1℃;最熱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極端最高溫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現在鷹潭),年極端最低溫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現在余江),≥0℃以上的正積溫平均為6586.4℃;≥10℃的有效積溫達5705.6℃;持續天數平均有252天。無霜期平均達264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數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81.2毫米;最長連續陰雨日數為17天,最長無降雨日數為51天。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年總量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氣候特點適合亞熱帶各種動植物的生活生長和繁衍。
民族
人口構成主要為漢族。少數民族有畬族,聚居,主要分布在貴溪市的樟坪畬族鄉。
節日
板龍燈
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后,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即用竹骨彩紙扎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上扎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元宵之夜,穿行于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游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
賽龍舟
每年的端午前后,上饒市的信州區和濱湖地區的波陽、余干等縣都會舉辦各種規模的龍舟賽。在信江流域,在鄱陽湖上,彩旗招展,鼓聲陣陣,各式龍船爭先恐后,吸引了兩岸大批民眾加油喝彩,一時道路為之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