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考古發現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四千年關于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圣經》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在這里混居。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占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rushalayim(耶路撒冷)。他把約柜遷到耶路撒冷,并為約柜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圣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公元前20世紀前后,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耶路撒冷的大體歷史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后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并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幾千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戰期間。在這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犧牲。
二戰后,猶太人大量從其他地區遷入,同時驅逐巴勒斯坦人,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成分。
藝術
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圣地而聞名世界。耶路撒冷在3個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其他許多較小宗教團體,如巴哈伊教中扮演重要角色。
耶路撒冷也擁有許多的文化藝術場所。以色列博物館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每年吸引將近100萬游客,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以色列國外。80,000平方米博物館包括幾個藝術機構,主要收藏來自全世界考古學、雕塑和傳統藝術品。以色列博物館最著名的人文類收藏品是死海古卷,20世紀中葉在距離耶路撒冷不遠處發現;死海古卷收藏在博物館的“圣書之龕”中。這座博物館在本地區兒童教育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年有10萬名兒童參觀博物館的青少年部。以色列博物館在耶路撒冷市內擁有3個附屬的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考古學博物館(前巴勒斯坦考古學博物館)、蒂肖博物館和佩里藝術中心。洛克菲勒博物館開放于1938年,位于東耶路撒冷,收藏有20世紀上半葉發現的史前器物。蒂肖博物館位于耶路撒冷市中心,主要收藏以色列藝術家安娜·蒂肖的作品。
該市另一個突出的文化機構是猶太殉難博物館(YadVashem),面積4200平方米,館內有世界最大的有關大屠殺信息的圖書館,估計超過十萬本書籍或論文[87]。博物館從猶太觀點敘述大屠殺。其他博物館收藏幸存者的藝術品。[88]除此以外還有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地;每年大屠殺紀念日(YomHaShoah)這些地方都舉行紀念活動。猶太殉難博物館是一個研究與教育機構,游客在此可以對猶太大屠殺事件進行反思。
自從1961年起,每年夏天都舉辦全國性的”以色列節“,會出現許多國際藝術家和街頭表演者。耶路撒冷主辦了其中大部分節日的表演活動。
環境
耶路撒冷的緯度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靠近地中海,與以色列大部分地區一樣,屬于地中海氣候。該市地處亞熱帶,在冬季也很溫暖,但降雪不算罕見,通常每年至少會降雪一次。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為12℃(53華氏度),而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平均氣溫為29℃(84華氏度)。年平均降水量接近590毫米(23英寸),從5月到9月的夏季很少降水。
耶路撒冷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于交通污染,特別集中于東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許多主要街道無法適應交通量的增長,意味著司機被迫要在路上花費更多時間,將更多的一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市內的工業污染很少,但是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工廠的污染物有可能向東傳播到該市。
自從英國托管巴勒斯坦時期起,新建建筑物編號開始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建造。盡管這些編號增加了建筑的費用,耶路撒冷石給這座城市帶來獨特、古舊的外觀。
不可錯過:4月-10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