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歷史
在秦朝以前,廣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并不為化外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后建郡,廣東屬南海郡。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稱南越國,建都番禺,即今廣州。漢武帝平南越,復置南海郡。元封五年被收入交州。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后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東得名由此而來。
隋文帝在位時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后改都督府。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
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1911年11月9日,廣東省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1938年至1945年,部份地區淪入日軍手中。
廣東解放后,省政府初年沿用國民政府的制度,改省國民政府為省人民政府。
藝術
廣東省簡稱粵,在《呂氏春秋》中稱為“百越”,《史記》中稱為“南越”,《漢書》又稱其為“南粵”,位于南嶺以南,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在語言風俗以及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都非常特殊,與中國的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省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這里的先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廣州和廣東等地名依次出現,后來逐漸演變成為現今的廣東省以及轄區。廣東省別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主要由廣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三大塊所組成。
【傳統建筑】
開平碉樓主要分布于廣東省的開平市,作為我國鄉土建筑中一個十分特殊的類型,是一種具有防衛和居住功能,并且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據對目前所保留建筑的考察,開平碉樓早在16世紀即明代后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后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展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以及文化傳統的獨特群體建筑形式。碉樓的下部樣式都基本類似,僅有大小、高低的區別,其造型變化主要體現在塔樓頂部,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多種不同的建筑風格。碉樓林立已經成為了僑鄉開平的一大特色,其最多時可達3000多座,至今仍保留有1833座。開平碉樓于2007年正式通過并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傳統戲劇】
廣東省的粵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出現于廣東、廣西等地,古時又叫“大戲”,是一種囊括了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傳統戲劇種類。粵劇在發展初期的演唱語言為“中原音韻”,又叫“戲棚官話”,后在清朝末期,由于當時的文化人為了便于宣傳改革,使廣州人更易聽懂,而把演唱語言改為了粵語。2009年9月,粵劇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廣東潮劇主要流行于講潮汕方言的地區,通常稱為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或者白字戲,是一種采用潮汕方言所演唱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其發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潮劇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所逐漸演化而來,融合了弋陽、昆曲、皮黃以及梆子戲的特色,并且與本土的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相結合,而最終形成的擁有自己獨特藝術形式和風格的一個傳統戲劇種類。
【傳統藝術】
廣東省的咸水歌是本地漁民用廣州方言所演唱的一種漁歌,又叫做“咸水嘆”、“嘆哥兄”、“嘆姑妹”、“白話漁歌”等,廣泛流傳于廣東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網地帶的農民和漁民之中。咸水歌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人屈翁山在《廣東新語?詩語》中又這樣的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可見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相傳的“口頭文化”,以中山坦洲的咸水歌最為悠久,現如今仍然流傳著傳統的唱法,其所唱的即興性很強,基本都是隨想隨唱。咸水歌傳統的內容以情歌為主,其代表性曲目有《對花》、《海底珍珠容易》等。
【飲食文化】
廣東有著聞名天下的飲食文化,粵菜根據地區和口味的區別,分為廣州菜、潮州菜以及東江菜即客家菜三大種類。粵菜的代表是廣州菜,潮州菜以精致典雅著稱,而客家菜講究原汁原味。粵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是一種出現相對較晚的菜系,但其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港、澳地區甚至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大多是以粵菜為主。粵菜吸取了多種菜系的長處,以其多樣善變的烹調技藝和奇異廣博的用料而著稱。“食在廣州,味在潮州”更是離不開“廣東飲茶”,所謂“喝茶”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吃飯,這里的酒樓、飯店或是茶樓都設有早、午、晚茶,飲茶更是與談生意、聽消息、會朋友密不可分。
【涼茶文化】
中國的涼茶歷史悠久,早在公元306年,東晉時期的道學醫藥家葛洪所遺下的醫學專著和后來的嶺南溫派醫家總結勞動人民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廣泛為廣東人民所鐘愛的涼茶并世代相傳。涼茶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因黃飛鴻早就享譽海內外的“寶芝林”;“王老吉”的創始人王澤邦被稱為“藥俠”。涼茶的配制技藝是以家族世襲的方式傳承的,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文革時期,涼茶文化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但其在港、澳地區卻得到了很好的傳承。2005年底,涼茶已被廣東省中山市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舞蹈】
醒獅是廣東對舞獅的叫法,是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非常地道的廣東傳統民間舞。廣東醒獅是由唐代的宮廷獅子演化而來,在五代十國以后,由于中原人的南遷,舞獅文化被帶入了嶺南地區。醒獅最早在明代時發祥于廣東的南海縣,現今主要流行于廣東、廣西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華僑之間。廣東醒獅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可以驅邪避害的瑞物,因此在節慶或是重大活動中,都會有醒獅助興。醒獅是一種集武術、舞蹈、音樂于一身的傳統文化活動,表演的獅子由五顏六色的布條所制成,每頭獅子均由二個人一起參與,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并且在表演的過程當中,舞獅的人還要施展南派武功的各種招式,體現出他們的陽剛之氣。
環境
廣東省地處低緯度地區又瀕臨南海,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長冬暖,夏季平均氣溫為28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12攝氏度。夏秋季多臺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為雨季,年均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
1 深圳
深圳,她華麗轉身,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這個璀璨的城市中,開...
0
0
2 廣州
廣州環境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因背山面海,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別明顯,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
0
0
3 廣東
歷史 在秦朝以前,廣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并不為化外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0
0
4 陽江
陽江市位于廣東省西南沿海,扼粵西要沖。陽江古時候屬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語中,“牛”為“莫...
0
0
5 肇慶
肇慶市位于中國廣東省,屬珠江三角洲,西靠桂東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過,北回歸線橫貫其中。背枕北...
0
0
6 茂名
茂名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海岸線曲折多灣,迂回220多公里,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等,全市水產...
0
0
7 云浮
云浮,又被稱為廣東大西關,是連接廣東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樞紐,系著名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名城,全國有名...
0
0
8 河源
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堪稱人...
0
0
9 清遠
清遠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清遠的良好地區...
0
0
10 惠州
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惠州是廣東...
0
0
11 巽寮灣
巽寮灣(Xunliaowan Resort)位于惠東縣城平山鎮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南海大亞灣的東部,依山傍海,...
0
0
12 雙月灣
雙月灣因形狀鳥瞰像兩輪新月,故名雙月灣。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原港口鎮...
0
0
13 海陵島
海陵島隸屬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是廣東第四大海島,位于陽江市西南沿海,海陵島陸...
0
0
14 南澳島
南澳島是中國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 由南澳島及周邊37個島嶼組成,其中主島111.44平...
0
0
15 梅州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
0
0
16 汕尾
汕尾地處粵東沿海,地勢北高南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汕尾市汕尾原名因“汕”的意思是海灘的高處,這...
0
0
17 揭陽
揭陽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
0
0
18 潮州
潮州,又稱“鳳城”,一個既有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又具現代化氣息的城市,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
0
0
19 中山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連廣州,毗鄰港澳,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又是著名的僑...
0
0
20 東莞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
0
0
21 湛江
湛江市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包括中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全部和半島以北一部分。地處...
0
0
22 江門
江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12種屬國家級和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江門市是珠江三角...
0
0
23 韶關
韶關是廣東省北部的一個地級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
0
0
24 汕頭
汕頭市,別名“鮀城“,位于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處于“大珠三角...
0
0
25 珠海
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城市規劃和建設獨具匠...
0
0
26 佛山
佛山簡稱“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這里是黃飛鴻、李小龍的故鄉,是珠三角的經濟重地,一個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