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勝地,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 歷史 海南島的地理環境,尤其適合海神的傳播。這正如唐胄在明代正德年間所修《瓊臺志》所描述的,海南島是“外匝大海”,要有“居安慮危之道,方稱保民。”當然,官府有“保民”的職責,但海洋遼闊無崖岸,滄海之曠也,人將以為險,”人們要化險夷,當時最有效的辦法即依靠自然力:祭祀海神。聯系到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中的龍文化,于是海南廣利王在海南的民間即演變成海龍王?,F在,南海之濱的三亞,驚濤拍岸的大小洞天處,建造了“海南龍王”別院,安座南海龍王原身像。這是中國龍文化又一次在南海岸邊的傳承、發展,是民間對龍的信仰意識及對龍......詳細介紹>>
我國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勝地,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
歷史
海南島的地理環境,尤其適合海神的傳播。這正如唐胄在明代正德年間所修《瓊臺志》所描述的,海南島是“外匝大?!保小熬影矐]危之道,方稱保民?!碑斎唬俑小氨C瘛钡穆氊?,但海洋遼闊無崖岸,滄海之曠也,人將以為險,”人們要化險夷,當時最有效的辦法即依靠自然力:祭祀海神。聯系到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中的龍文化,于是海南廣利王在海南的民間即演變成海龍王。
現在,南海之濱的三亞,驚濤拍岸的大小洞天處,建造了“海南龍王”別院,安座南海龍王原身像。這是中國龍文化又一次在南海岸邊的傳承、發展,是民間對龍的信仰意識及對龍的形象的藝術再現,也是中國傳統的主流文化與海南民間的邊緣文化相結合的體現。這將會豐富海南文化的內涵,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藝術
大小洞天歷史文化之道教文化
漢唐時期,中原文明已經輸入三亞。宋代,隨著海南與大陸的經濟交流進一步加強和文化教育的發展,入崖人士、大陸移民、朝廷命官、貶謫相臣把道教等宗教文化帶入崖州,一些中原道士也云游崖州,并進行一些道教活動,但這些道教活動僅限于道徒的個人行為,對崖州民間影響不大。這個時期,崖州的道教及道家文化處于醞釀在這個時期,朝廷貶官和中原道士是崖州道教的先行者。
縱觀海南歷史,道家文化名勝也僅止此一處別無他地。雖然萬州(今萬寧市)東山嶺,早在北宋時有交趾道士漫叟在此結庵修道,但景響甚微,沒能形成道教勝地,倒是佛教文化占了地盤。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是海南人,從事道教活動年代在1194年—1229年之間,但他從事道教活動的地方主要在福建武夷山,在海南僅有云游,據說曾到過南山大小洞天修練,但沒有留下確鑿的遺址、遺跡和有關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