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環境
循著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臺北的后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
坐落在臺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為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周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
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閑情。
歷史
臺北在明代初期開始有漢人來到此地,但從17世紀初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海岸開始,歷經荷治時期與鄭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蕪而未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
18世紀初,臺北盆地才有了開墾活動,到清王朝設立臺北府,已是公元1875年。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到日本戰敗,臺北一直是日本統治臺灣的政治中心。
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在當時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治時期劃下句點。
1945年至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的200萬軍民,以及1960年代眾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求學、工作的風潮,都使得臺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市民結構趨向多元化。
文化
1、寺廟與建筑:
臺北的傳統建筑,裝飾特別精美,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筑的要素,這其中以早期中閩南、客家移民所建的板橋林家花園為代表,另外在林語堂故居和士林官邸的中式庭院也可以欣賞到。廟宇建筑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龍山寺、行天宮以及大龍峒保安宮等,都是臺北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2、民俗文化與藝術:
臺北迎城隍及原住民祭典等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臺北還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臺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3、殖民文化:
你可以在臺北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臺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可見日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筑?,F在臺北的許多日治時代的重要建筑,如臺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臺大醫院等,隨著時光流逝,少了份歷史悲情,卻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4、原住民文化: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臺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臺灣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
雅美族漁舟及排灣族石板,是原住民文化的鮮明代表。要想親身感受,不妨去順益原住民博物館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