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1970年5月,國務院批準將房縣、興山、巴東的24個公社和2個藥材場、1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劃,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1971年劃歸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72年3月復歸省轄,1976年5月劃歸鄖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83年8月又復歸省轄。1980年11月,省政府批準成立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撤銷神農架林區革命委員會,1985年巴東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橋河3鄉移交神農架林區。
藝術
在神農架古老的謎一樣的山林里,積淀著古老的謎一樣的文化。獨具魅力的神農架文化像一樽陳年老酒,香漂萬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神農架文化具有區別于其他地區文化的顯著特點: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其區域文化特色被視為亞洲少見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態文化群落帶。
神農架林區的民間文學是神農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上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
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的發現受到了我國神話學界和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丹麥的漢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熱情評價。這部長達3000多行的史詩唱本,記錄著漢民族的遠古創世神話。被我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判定為漢民族廣義的神話史詩,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逗诎祩鳌返谋4?,是神農架先民崇敬上古開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結果。他們把神話當做真有其事的歷史知識,代代往下傳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傳》手抄本奉為經典,當作傳家寶加以珍藏,從不輕易示人。在神農架,把《黑暗傳》帶進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為子孫所知的事屢見不鮮?!逗诎祩鳌返陌l現,是中國古神話的發現,打破了漢民族沒有神話史詩的定論,對于中國神話學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也因此成為神農架民間文學寶庫中最為璀璨的明珠。
神農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樂色彩和語言藝術十分古老和豐富。許多民歌珍品歷傳不衰,成為神農架人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閃耀著古楚文化的燦爛光輝。薅草歌聲情并茂,明快悠揚;婚禮歌膾炙人口,趣味盎然;喪禮歌音色古樸,粗獷蒼涼;民間小調抒情狀物,盛情真摯。
堂戲是神農架現存的十分古老的地方劇種,因演出時所需場地較小,一般在農家堂屋里表演,故名堂戲。劇目大多是傳說的古裝戲,也有民間藝人自編自演的現代戲。演唱風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神農架的歷史文化遺跡已鮮可尋覓。陽日的凈蓮寺,九沖的天觀廟,松香坪的白云庵、觀音閣,只依稀辨認出斷壁殘垣。但是蘭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戰場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紅坪、劉享寨相繼發現了兩塊保護山林的石碑。紅坪的護林石碑立于經坪西溝天門洞口的老巖石上,石碑約一米見方,上鐫“嚴禁山林”四個大字,落款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塊石碑立于劉享寨南麓一個名叫新大路埡的峰巒石壁上,石碑長83厘米,寬55厘米,刻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鐫“嚴禁石木”四個大字。這兩塊石碑是神農架古代保護山林的“石碑雙壁”。
神農架民風古樸,民俗奇特。在一些農家的大門上,常掛著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兇惡的木雕臉譜,謂之“吞口”。在南部山鄉,熱情的主人往往以酒待客,謂之“喝冷酒”;北部山鄉則有一整套待客的酒規。山民愛抽煙,每人備有一個旱煙袋,長一米左右,謂之“煙槍”。山村婦女愛纏頭巾,有時纏在頭上的頭巾多達數十條。
神農架的文化生態與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一樣包含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具有長期恒久的魅力。其獨特的文化個性,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她背后蘊含的真正的資源價值,承載著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可能性,并給予神農架一個真正安寧與幸福的承諾。
環境
神農架位于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年平均氣溫(松柏)為12℃,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干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當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溫時,神農架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褶r架的氣候隨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低1℃左右,季節相差3--4天。隨海拔增高漸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境內不同地點的溫度從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溫37℃。九月底到次年四月為神農架的冰霜期?!吧侥_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神農架氣候的真實寫照。神農架立體小氣候明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常有發生。其氣候時空變化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說。
節日
神農架地區的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的年俗也各不相同。
土家族土家人過年比漢族提前一天,稱為過“趕年”。據說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鄂西土司奉調沿??官?。在年底的一次戰斗中,土家勇士為防敵人乘過年偷襲,便提前一天過年,以后漸成習俗。土家人過年時,堂屋用青布遮蓋,祭祀的飯上放著臘肉、糍粑,上插松枝、梅花,并放一小竹簍子,內裝筷子。據說青布表示軍營,筷子表示箭,意味著過年也要防止敵人偷襲。有的人家過年后,全家老小背上衣服、被子等物,滿山坡奔跑、躲藏。
苗族苗家人除了臘月三十過年外,還過本民族的年。一般是臘月三十過“送年”,正月逢“午”過“祭年”,初七過“人年”。據說一次流官驅趕苗人時,苗人分散逃跑,直到正月才相聚在大山洞里,此日按甲子推算,正好逢“午”,于是苗人就有了逢午過年的習俗。過祭年時禁忌吹口哨、到菜園找菜和挑水,而且吃飯時要關門。晚上不能講血,睡覺不能講話,小孩不許啼哭。苗族認為“人”為七,便定于正月初七過“人年”。
侗族侗族流行過“重年”,過重年就是一天吃兩次年飯,第一次吃白飯或吃青菜稀飯,第二次吃“合米飯”和豐盛的酒肉飯。其來歷有二:一說某年朝廷捉拿侗人,各家各戶于年三十吃了幾口飯就跑,天黑時才安頓下來,但發現帶來的菜和飯已混到一起了,于是就弄一餐“合米飯”吃了;一說侗人祖輩窮,年三十無米下鍋,只能吃點青菜稀飯,待上山挖了蕨菜之后才有了一頓稍微豐盛的年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