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掃描下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訪問
葡萄牙有句俗話“吃在波爾圖”。步行而過和巴黎埃菲爾鐵塔同出一個設(shè)計師的唐·路易斯一世鐵橋,就在酒窖對面的北岸,臨河的食肆一條街上,一家家餐館比高而立。和其他南歐國家一樣,美食是葡萄牙人生活的一部分。波爾圖的特色菜tripas a porto,直譯是“波爾圖豬下水”,不甚好聽,卻像老北京人愛吃的羊雜碎湯,很有人緣。tripas a porto呈到面前:大豆燉豬蹄、豬肚和小排骨。佐餐的紅酒可以是“本家葡萄酒”,飯館老板或許在河上游就有一片葡萄園,自產(chǎn)自銷。如果還不充分,不妨再要一道“海鮮雜燴”。窗外河上時有燈光槳影,就著小蝦、鮮貝、海紅和螃蟹腿的組合,真會讓人忘了何處是故鄉(xiāng)。
葡萄酒
被譽為“酒都”的波爾圖作為“第一大使”而聞名全球,因此來到波爾圖,最先應(yīng)該了解與品嘗的就是這里的葡萄酒。
從波爾圖沿著杜羅河向東而去,是上杜羅河谷地區(qū),也就是杜羅河的上游,有大片的葡萄園區(qū)。這些絕世的葡萄,常常生長于陡峭的山巒之間,構(gòu)成了十分壯觀的葡萄梯田。有了葡萄,自然就少不了葡萄酒。在上杜羅河地區(qū),成片的梯田,與散落在山間的酒廠、民居,構(gòu)成了一道道獨特的風(fēng)景。2001年,這一地區(qū)被評為“世界遺產(chǎn)”,全稱為“上杜羅葡萄酒產(chǎn)地”。據(jù)說迄今為止,全世界與葡萄和酒相關(guān)的世遺有五項,葡萄牙獨占其中的兩項(2001年,葡萄牙上杜羅葡萄酒產(chǎn)地;2004年,葡萄牙皮庫島葡萄種植園)。
上杜羅的山區(qū),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葡萄種植歷史。18世紀以來,因出產(chǎn)波特酒(Port)而馳名世界。波特酒,確實是因為波爾圖 (porto)而得名的。波特酒在上杜羅地區(qū)完成發(fā)酵和加烈工序后,就會用一種叫做“Barcos Rabelos”的船,將橡木桶順流而下,運到波爾圖,在酒窖中完成陳釀過程,裝瓶出售,裝船出口。
葡萄豐收季后,據(jù)說杜羅河上,幾乎都是掛著各家酒窖旗幟的Barcos Rabelos,那景象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壯觀”的。跟雪利酒一樣,波特酒的發(fā)揚光大,也要歸功于英國人,目前葡萄牙多數(shù)的波特酒廠都是英國人控制的,尤其是世界著名的大品牌。
波爾圖的酒莊,其實都不在河岸邊,你要深入到河南岸的村莊里。這里的酒莊幾乎家家都可以讓游客參觀。在眾多的酒莊中,大概中國人最熟悉的,是sandeman,即一位頭帶禮帽、身佩斗篷、的紳士,手舉一杯美酒。今天這個品牌不僅有波特酒,還收購了西班牙的同名雪利酒。
tripas a porto
波爾圖的特色菜tripas a porto,直譯是“波爾圖豬下水”,不甚好聽,卻像老北京人愛吃的羊雜碎湯,不過很有人緣。一般的形式就是大豆燉豬蹄、豬肚和小排骨。
sandeman
“酒都”波爾圖以其擁有的眾多世界著名的高品質(zhì)葡萄酒品牌而自豪,來到這里絕對不可錯過。
特制三明治 Francezinha
波爾圖特色三明治,用當(dāng)?shù)孛姘鼕A火腿肉、腌制肉腸和牛排或者烤肉,在肉上面蓋上一層加熱過的奶酪,配上一片厚厚的西紅柿,澆上啤酒醬,一般會和薯條一起上,十分美味。一個三明治都講究這么多道工序和材料,足見葡萄牙人對美食的追求和細膩,推薦大家到波爾圖一定要嘗試一下。
波爾圖式內(nèi)臟燉肉 Tripas à Moda do Porto
波爾圖人外號的來歷就是因為這道菜,波爾圖人順應(yīng)歷史將它發(fā)揚光大。主料有牛的內(nèi)臟及塞滿了牛血等各種填充物的內(nèi)臟,配上香腸、雞塊兒、豬肉、洋蔥燉白豆,一般用黃油醬或者其他廚師特制的醬汁,上菜前再上一點香菜末,菜品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