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方二維碼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門八景”之一,位于炮臺山下,左臨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曾浴火重生。
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面的圣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圣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圣經”。
歷史悠久的大三巴牌坊如今已成為澳門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
澳門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的是圣保祿教堂。圣保祿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歐洲巴羅克式建筑中溶入了東方建筑的某些特點。當時,該教堂在華南一帶非常著名,許多外國傳教士都來這里研修教義,學習中國文化,同時把西方文化帶到東方來。教堂曾經歷過三次火災,但屢焚屢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場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門壁,因形狀似中國的牌坊而被當地人稱為大三巴牌坊。
游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細心瀏覽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義。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層,每層的壁均藏有一銅像,是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所鑄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鴿形銅像,據說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圣嬰雕像,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從大三巴牌坊鄰近的大炮臺城堡下望,可以看見整座教堂原跡及其后面廣場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里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臺渾然天成